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的有:光谱法、色谱法、*法。 1.光谱法 该类方法有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等。这类方法单一光学检测系统,功能简单,灵敏度比较低,而且精度不够,操作还很繁琐,只能监测体液中药物质量浓度在1.0μg·L-1以上的药物,并且代谢物或结构相近化合物对监测的干扰较大。应用这类方法所需样品量大,尤其象差示分光光度法所需样品量更大。以上缺点限制了该类方法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尤其近年来色谱技术的发展,使得光谱法因其灵敏度、特异性等局限而使得其应用逐渐减少。但是它设备简单,成本低,对于药物浓度较高的体液样品或样品量较大的样品,该类方法仍是经济、简便、快捷的监测方法。 2.色谱法 色谱法目前是发展快、适用性强的一种方法。这类方法较光谱法的优势就是它不仅具有优越的定量作用,更具有一次分离多种样品的作用,加之这种方法灵敏度高,能够测到的药物质量浓度可达0.001~1μg·mL-1,尤其是近年来质谱的发展使得监测范围更加扩展,达到1.0×10-9~1.0×-6μg·mL-1甚至更低。 (1)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HPLC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也是很具发展前途的方法。它检测灵敏度精密度高、专一性强、应用范围广、检出限低,它具有优越的定性(确定是什么成分)、定量(含量多少)作用,效率高,试剂成本降低;但这种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非常高,而且操作费时,费用相对较高,对人员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2)气相色谱(GC)法 GC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取样少、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而且可制备高纯物质等。气相色谱法的缺点是要求被测组分或其衍生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因此遇热不稳定或极性大的样品无法实现GC的监测。目前随着固定相的发展以及衍生化技术的应用,使很多样品的监测不再受限制。但气相色谱仪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3)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将样品在层析板上进行分离,然后对分离样品进行定量的一种色谱方法。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及重复性比HPLC和GC法要差,而且操作步骤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能满足一般药物的浓度监测要求。 3.*法 目前采用*法监测药物浓度主要是利用蛋白竞争的原理进行监测的。放射*法,酶*法、荧光*法是较常用于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国外监测血药浓度多以荧光偏振*法(FPIA法)、均相酶*法(EMIT)为主,这类方法样品处理简单,获取结果时间较短,已成为临床用于评判疗效的一个重要依据。该类仪器多由国外研发,价格较贵,且仅局限于其研发后所能监测的药物。但该类仪器仍因其获取结果快速、样品处理简单、灵敏度高而受到临床的重视。